
蜡像制作的起源
蜡像从单一的用蜡制像发展到当今时代的蜡像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据史料记载,早在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蜡制人像技术。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曾请人为他做过蜡像。古埃及在殡葬仪式中曾把蜡制神像安放在墓穴里。古希腊在宗教礼仪上常有蜡制神像陈列其中。古罗马面膜节,贵族家庭还将蜡制成的祖先面膜陈列出来或参加出殡。到了中世纪,欧洲曾将蜡像用于巫术,教堂里也已经有了制作的还愿蜡像,并用蜡制面膜来纪念帝王和伟人,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阿努佳斯达教会内的圣像成为已故帝王和伟人的化身。文艺复兴时期,有用失蜡法制成的青铜徽章像,安东尼奥阿邦迪奥是当时享有盛誉的蜡像艺人。17至18世纪,西班牙、意大利的彩色蜡塑浮雕风行一时,同时蜡像制作还推广到医学上西西里人加埃塔诺.朱里奥尊博曾与法国外科医生德斯诺琪合作制成人体解剖蜡像。在此期间,英国、法国、德国等,先后制作了许多精巧蜡像。
或许是源于蜡像艺术的仿真感染性强。或许是中国早在2500年以前就存在失蜡铸造工艺,或许是现代的文化生活中人们更加追寻直观和寓教于乐,这门艺术传入中国后,便因循着民族文化的意识、观念、信仰、喜好、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变化而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后,我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学者程枕霞先生,受到西方蜡像馆的启示,拟用真人大小的蜡人穿着历代服饰,向国内外参观者介绍我国的服饰文化1957年程枕霞先生在广州文化公园设专厅展示蜡像服饰作品。20世纪30年代,山东孔庙曾塑有孔子蜡像:1990年由香港实业家陈树锗指先生集资,张守祥先生劬办了小有规模的“北京蜡像馆”。随后,出现了“西安事变蜡像馆”、“西安秦皇蜡像馆”、“北京明皇蜡像言”、“大连金石蜡像馆”以及博物馆、纪念馆也纷纷用蜡傲艺术展现历史,这些蜡像展都以不同的题材反映了某种文化和历史内容的瞬间。2002年,代表着中国蜡像艺术水平,具有较大规模的、权威的、教育性与欣赏性为一体的,蜡像人物与文物、实物相结合的蜡像艺术馆在中国博物馆诞生。
中国博物馆蜡像艺术馆的陈列原则:以展示中国人物蜡像为主,辅之少量的外国人物蜡像以展示杰出人物蜡像为主,适量展出不可少的反面人物的蜡像以展示近现代人物蜡像为主,辅之少量的古代人物蜡像;以展示写实人物蜡像为主,辅之少量的情景人物蜡像。同时,相应地展示与蜡像人物有关的经典历史故事和场景、背景、文物、道具等。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 蜡像制作写实艺术与雕塑艺术2021年08月23日>
- 蜡像面部雕塑2021年08月24日>
- 蜡像头像雕塑骨架2021年08月25日>
- 沈阳蜡像制作中头部的雕塑2021年08月26日>
- 蜡像制作要经过几步2021年0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