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一)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不能实行产业化和非盈利的文化成分,主要是为公众服务。而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虽然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但必须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博物馆的性质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搞好文物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和研究宣传工作。因此,发展博物馆事业,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并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进一步发挥独特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博物馆只能依靠政府增加投入,不能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应该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藏品资源提高运营效率。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和提高博物馆的运营效率,把博物馆管理权和部分营运权租让给商业企业,甚至采取将博物馆私有化的举措。有鉴于此,国际博协2001年颁布的《职业道德准则》专门设置了“外来资金支持”、“创收活动”两节条文,用以规范博物馆的经营行为和坚持博物馆固有的非营利公益性质。对博物馆的定义并将博物馆非营利性作为本质属性的界定写进国际博协,是由博物馆经营活动最发达的美国首先提出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义确保博物馆经营活动的正确方向。当然,只有政府负起保护遗产、扶持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责任,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博物馆商业化、企业化的趋势,博物馆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使命。

(二)
应该看到,多年来,一些博物馆从自己实际出发,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在过去全国大办第三产业的热潮下,不少博物馆脱离自身实际和特长,到社会上开酒店、办歌舞厅等,加之管理松懈、经营不善,给单位造成不良后果,有的经济损失惨重。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经营上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商品缺乏特色。各个文博旅游景点所经营的商品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社会上的“大路货”,品类单调,有的商品粗制滥造。2、购物环境不好。虽然国家采取不少措施,但导游回扣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有的回扣高达商品售价的40%至50%。直接导致商品价格虚高,宰客现象严重。3、管理机制滞后。现在不少博物馆采用经营承包的方式,这种办法虽然基本能够保证博物馆收益,但有些承包者为了谋取自身更多的利益而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博物馆对其未能实施有效监督,从而造成不良影响。4、经营人才缺乏。目前,各馆都缺乏既了解博物馆工作,又懂经营的人才,这也是造成博物馆没有经营特色的重要原因。
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促进与文物旅游相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怎样以文化事业及博物馆为依托,把满足游客文化需要和促进文博事业发展作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应该看到,尽管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但是也存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和利用。
一是藏品资源。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藏品数量和质量决定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通过藏品的展示,也是吸引游客和开发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基础。二是品牌资源。由于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开发带有博物馆标志或具代表性的文物纪念产品,无疑会满足游客的纪念心理而受到欢迎,从而促进产品销售。三是人才资源。博物馆有大量专业人员,可以组织发动他们编印出版物、制作音像制品以及文物鉴定咨询等工作,既发挥了专业人才的作用,又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四是场地资源。博物馆从各自实际出发,都划有一定的经营场地,通过自己的场地,面对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销售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是其他经营场所无法比拟的。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 爱尔兰文化之旅,都柏林国家蜡像博物馆2018年03月19日>
- 河北狼牙山民俗蜡像博物馆开馆,蜡像生动再现经典民俗生活2019年01月15日>
- 蜡像博物馆,纪念馆场景营造的重要性2019年11月19日>
- 如何做好蜡像博物馆展览展示设计?2020年04月13日>
- 博物馆蜡像制作之肌肉骨骼的修补2020年09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