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电话

400-8766-189

数字博物馆

来源:www.hxlxsy.com  |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4日

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

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国际互联网与机构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筑博物馆大环境所需要的信息传播交换的桥梁,把枯燥的数据变成鲜活的模型,使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从而引领博物馆进入公众可参与交互式的新时代,引发观众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故宫端门数字博物馆将于1222日开馆试运行。公众可登录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预约报名,不用进宫也能欣赏紫禁城全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数字博物馆于2002年投入使用。公众可登录官方网站参观。

201214日,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截至2016年,已上线的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共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200余家。在呈现方面,数字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录音解说、立体flash虚拟漫游、高空俯瞰等多种方式,全景展示了各家博物馆的权威信息和独家藏品知识,极大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区别与联系


数字博物馆,就是将整个博物馆环境制成3D模型,参观者能在虚拟的博物馆中随意游览,观看馆内各种藏品的三维仿真展示,查看各种藏品的相关信息资料。通过数据库检索可以查阅馆内各类藏品的统计信息。

数字博物馆不只是局限在现存的实体展馆,在应用上基本分为两大类一是未建成的展馆里面包含了物质(文物复原来)和非物质(社科人文类)的;二是已建成的博物馆,结合互联网实现线上科普宣传,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博物馆可延伸的空间更加广阔。

与实体博物馆的区别与联系

尽管数字博物馆在中国只有一二十年的探索发展历程,但在强大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它却对传统博物馆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冲击。数字博物馆是要替代或是削弱传统博物馆职能还是促进其发展,传统博物馆如何面对数字博物馆带来的变化,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在弄清楚数字博物馆概念后接下来要面对的另一重要问题。否则,数字博物馆建设就将失去动力和方向。

数字博物馆除了缺乏实体博物馆的一些特点外,还存在数字化信息贮存载体寿命有限;数字化方式存贮的信息极易受到外力(磁场、计算机病毒、黑客侵入等)干扰、破坏;数字化信息很容易下载和复制,知识产权难以保障等等不足。而实体博物馆则除了不具备数字博物馆的那些特点外,还存在着藏品展示空间有限、展示内容更换周期长、展示手段单一、互动性差、与观众沟通交流困难等缺陷。

与实体博物馆相比较,数字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在这里,最为关键的是信息实体虚拟化,即数字博物馆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实体博物馆工作职能的虚拟体现,都以实体博物馆为依托,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实体博物馆,是对实体博物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



功能拓展


数字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功能的拓展与辅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字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向外打开的另一扇窗口,实体博物馆的丰富资讯得以从这个窗口传递出去,社会公众的需求、意见可以从这扇窗口传递进来,大大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密切了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也加强了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

2、数字博物馆是促使潜在观众变为实体博物馆观众的桥梁。数字博物馆丰富的收藏,高品质的展览和虚拟呈现的迷人的或震撼的场景,以及生动有趣的节目、活动等,激发了人们参观、体验真实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进而成为实体博物馆的真实观众。

3、数字博物馆是广泛传播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渠道。路途遥远,时空阻隔,难以亲临实体博物馆的人们则可以在众多数字博物馆里遨游:或了解某个博物馆的历史,或欣赏某个博物馆的著名珍藏,或参加一次虚拟探险,或参与某个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虽不如亲临实体博物馆的真实体验,但数字博物馆提供的广阔视野和对博物馆文化生动、深度的阐释,加深了人们对博物馆的了解和热爱,促进了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从而也赢得了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和支持。

4、数字博物馆是进行远程教学的课堂。数字博物馆可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各种优势进行交互式远程教学和单项式远程教学,使实体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以更大发挥。交互式远程教学就是在固定和约定的时段内,由博物馆专家主持进行某一领域、某一专题知识的传授,并与学习者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或答疑解惑。单向远程教学则是配合学校课程设计和进度,或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大众,将博物馆丰富的典藏、研究成果和展示资源制作成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网上提供教学节目下载,进行远程教学。

5、数字博物馆是促进实体博物馆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在数字技术进入实体博物馆之前,实体博物馆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藏品家底不清、业务档案保存不善、资料流失严重、查找使用不便等诸多问题。而数字博物馆的引入,促进了各种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保存。特别是实现了自动化办公的博物馆,资料的存储、调用非常方便,大大加强了对藏品账务、业务资料的管理,也提高了办公效率。


主要特点


1、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能在更广袤的范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参观,利用方便。

2、它能对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进行整合、加工、提升和频繁更换,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逼真、形象、生动的展示效果,使提供的知识、信息丰富多彩。

3、它能在教育区域建立专家定期讲座和专题教育节目以及配合学校课程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料,进行网络远程教学,使知识的学习更为方便深入和系统。

4、由于没有物理空间的限制,它能在不同栏目和页面之间穿梭连接,无论是参观展览、欣赏藏品,还是浏览新闻、活动资讯或是参与学习讨论,都非常方便,有绝对的自主权。

5、它能利用论坛、留言版、公众信箱等发表意见和建议,相比实体博物馆展厅的观众留言和观众调查,更为客观、真实并体现对个人意愿的尊重。


应用需求


综观国内外数字博物馆发展,大体呈现出三种形式(或曰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馆模式、群馆模式和整合模式。但无论何种模式(阶段),独立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均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数字博物馆集藏品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和展示于一体,服务于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主要提供了以下应用需求(包括相关的培训和服务):

1、数据采集。包括对藏品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和研究信息的文本及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以及有条件的进行特殊功能和复杂信息的采集(如三维数据等)。需求:采集设备工具、采集标准规范、数据交换和存储设备、特殊数据采集和加工技术等。

2、藏品信息管理。既有对进入藏品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和知识整合,又有将人作用于藏品的保护、研究和管理信息不断积累,形成藏品的生命档案。需求:以藏品信息管理为核心的博物馆综合业务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知识库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等。

3、网络。包括博物馆内部局域网连接和互联网接入。需求: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综合布线、网络管理技术、安全设施等。

4、虚拟信息展示。涵盖博物馆内部辅助实物藏品的展示(如集管理、传播和收藏功能于一体的电子门票、导引观众和检索信息的电子触摸屏、配合展览说明的数字播放和投影、可供点播讲解的手持PDA、可以自助查询服务的电子阅览终端、可以人机交互包括非接触式交互的展示平台、数字特效影院等)、互联网上的展示和数字文化产品等。需求:图像辅助搜索、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幻影成像、场景仿真、感应控制等技术和相关设备,网站策划设计制作,数字文化产品策划开发等。


应用技术


维影像技术

集声音、图像、文字、三维、视频为一体,建立虚拟博物馆,实现多媒体藏品管理发布平台。

虚拟现实(VR)技术

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把整个博物馆、遗迹、文物三维成像,360度观看虚拟文物实景。

照片缝合系统

可以按顺序拍摄一系列照片,系统无缝缝合巨幅画面。如敦煌已采用数码成像技术,再现洞窟中的壁画

超高精度扫描系统

应用在纺织藏品[3] 

3D自动成像系统

3D自动成像系统能够将文物拍摄并合成出360度动画效果,让体验者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观看古董文物。



我国现状


中国数字博物馆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在数字博物馆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上网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从启动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中国数字博物馆工程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北京数字博物馆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数字博物馆开通运行,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信息资源服务,成为展示中华历史文化的舞台。

随着以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数字故宫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博信息化项目的开展,数字博物馆的应用得到很大发展: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山西、辽宁、河南、甘肃四省300多家文博单位完成了38万多件珍贵藏品数据采集,故宫、上博等单位也完成了10万件以上文物数据采集;全国有近200家博物馆建立了互联网站;几十家博物馆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并使用了各种版本的藏品信息管理软件、图书资料管理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故宫、首博、上博、南博、金沙、敦煌等单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馆内进行辅助展示,并开展了三维数据采集和利用;一批深入解读遗产价值的数字文化产品(如《故宫》、《圆明园》)广泛传播,并取得良好效益。

但实际上,除了少数几个可称为开花结果外,不少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依然处于播种阶段,与国外完善的数字化模式相比,中国的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进程显然让人等到花儿也谢了


发展瓶颈


概况

数字博物馆的应用已经起步,但相比于全国2300多座博物馆(其中文物系统1500多座)、1600多万件馆藏文物(其中珍贵文物320多万件、一级文物近5万件)、数十万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具有非常广阔而且日趋增长的需求。

表现与原因

其中五大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和归因于以下方面:

1、文博系统长期以来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弱势,政府强职部门忽略文博单位信息化建设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数字博物馆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2、对数字博物馆的认知水平不平衡。文博系统内部看不到数字博物馆建设对于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和促进发展、以及忽略基础的数字典藏而只在意新鲜的虚拟展示的大有人在,观念成为制约数字博物馆发展的瓶颈

3、与数字博物馆相关的(信息资源、设备、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标准规范研究和制订严重滞后,已建立的数字博物馆系统各成体系、互不相容,为将来资源共享和整合传播带来隐患。

4、当前数字博物馆需要使用的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等展示技术)成本过高,与博物馆的强烈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众多博物馆普遍只能望洋兴叹而于心不甘。

5、数字博物馆建设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有系统的机构指导和人才引进、培养均停留于口头,迟迟未能取得实际进展。


发展方向


数字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在逐步敉平其发展障碍的同时,将展开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未来的数字博物馆必将更加开放,从而更具活力。

1、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必将超越博物馆的围墙,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潮流之中,来自各方面有识的力量都能参加到其中,发挥作用。

2、数字博物馆将更具知识化的形象,智能地提供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文化信息,充当社会教育的主要力量。

3、数字博物馆必将采用更丰富、更廉价的展示手段,寓传承文明于轻松娱乐之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4、数字博物馆创建、发展的主体将由博物馆转移至用户,其单向传播的模式必为双向、多向传播而取代,个性化的人人的博物馆会不断涌现。

5、数字博物馆将突出体现共建、共享的特性,整合资源成宏大的平台,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和文化认同的培养,担任中间力量。

6、数字博物馆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建设中,将融入多媒体、虚拟现实以及视觉互动的研究成果,使藏品展示更加逼真,给观众更为真实的体验。